首頁

大事年表

  • 1961

    出生

    出生於台中市和平區Mihu部落(雙崎社區,舊稱「埋伏坪」),屬於泰雅族北勢群。 漢名吳俊傑。

  • 1973

    就讀東勢國中

    就讀以客家族群為主的東勢國中,因原住民身分被稱「番仔」,經常待在教室靜靜翻閱字典,埋下日後《字頭子》的寫作契機。

  • <p>接觸到《青年戰士報》(《青年日報》前身)的副刊文章,初識文學作品。</p>
<p>&nbsp;</p>
<p>(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初入師專一年級)</p>

    1976

    考取省立台中師專

    接觸到《青年戰士報》(《青年日報》前身)的副刊文章,初識文學作品。

     

    (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初入師專一年級)

  • <p>師專三年級時,進入「彗星詩社」,熟讀周夢蝶、余光中、洛夫、楊牧等人詩作,並嘗試寫下第一首現代詩創作〈上帝之死〉,投稿校刊被拒。後因接觸吳晟的詩作,對於現代詩的觀點產生變化,開始關注底層的生活。</p>
<p>&nbsp;</p>
<p>(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瓦歷斯.諾幹(右一)就讀師專三年級,校慶時與同學合影)</p>

    1977

    參與「彗星詩社」

    師專三年級時,進入「彗星詩社」,熟讀周夢蝶、余光中、洛夫、楊牧等人詩作,並嘗試寫下第一首現代詩創作〈上帝之死〉,投稿校刊被拒。後因接觸吳晟的詩作,對於現代詩的觀點產生變化,開始關注底層的生活。

     

    (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瓦歷斯.諾幹(右一)就讀師專三年級,校慶時與同學合影)

  • 1979

    散文〈印象二則〉發表於《明道文藝》第37期

  • <p>&nbsp;</p>
<p>(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瓦歷斯.諾幹(右一)在金門當兵,第一次放假與同袍於邱良功墓園合影)</p>

    1980

    金門當兵

     

    (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瓦歷斯.諾幹(右一)在金門當兵,第一次放假與同袍於邱良功墓園合影)

  • 1983

    開始以筆名「柳翱」發表作品

    赴花蓮縣富里國小任教,創作「與學童書」、「學童記載」系列作品。

  • 初識「老紅帽」(指「台共」),大量閱讀《夏潮》雜誌,從中概略地了解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狀態。

    1984

    族群意識的覺醒

    初識「老紅帽」(指「台共」),大量閱讀《夏潮》雜誌,從中概略地了解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狀態。

  • 開始發表台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的散文及論述。

    1985

    〈孤挺花〉收入爾雅年度詩選

    開始發表台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的散文及論述。

  • 1987

    加入工黨

  • 與羅拉登.巫馬司、卡力多艾.卡比、台邦.撒沙勒於屏東共同創辦《原報》(1989-1995),並於同年11月發行創刊號,定位為「真正屬於原住民的報紙」。

    1989

    《原報》創刊

    與羅拉登.巫馬司、卡力多艾.卡比、台邦.撒沙勒於屏東共同創辦《原報》(1989-1995),並於同年11月發行創刊號,定位為「真正屬於原住民的報紙」。

  • <p><span>(</span><span>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span><span>1990</span><span>年至台北烏來忠治村向族人演講</span><span>)</span></p>

    1990

    正名為「瓦歷斯‧尤幹」,以傳統姓名發表作品

    (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1990年至台北烏來忠治村向族人演講)

  • <p>與利格拉樂.阿烏於台中豐原創辦《獵人文化》雜誌(1990-1992),著重於「原住民文化運動」的實踐。</p>
<p>&nbsp;</p>
<p>&nbsp;</p>

    1990

    《獵人文化》創刊

    與利格拉樂.阿烏於台中豐原創辦《獵人文化》雜誌(1990-1992),著重於「原住民文化運動」的實踐。

     

     

  • 1992

    〈關於泰雅(Atayal)〉獲現代詩社81年度詩獎

  • 《獵人文化》停刊後,改組為「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致力於原住民文化工作者的培育、部落的田野調查,以及部落史的撰述。

    1992

    成立「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

    《獵人文化》停刊後,改組為「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致力於原住民文化工作者的培育、部落的田野調查,以及部落史的撰述。

  • <p>得獎感言:這幾年,我就在老人的神話傳說中漸漸地啟蒙,我的夢也開始緩緩地成形。例如:回到部落成立一座孩子的圖書館,用族人的口傳編寫一冊冊的童話故事,在老家開設談天居,邀請族人圍爐夜談,固定請老人講述生命史&hellip;&hellip;你問我得獎的事,哦!獎金可以開始實現我的小小的夢,蓋一間部落孩子的圖書館,不是冷氣房的那種,是有花草、有樹林、有泥土的,可以在小孩心中豢養夢想的圖書館。喜歡的話,你就來找我!</p>
<p>&nbsp;</p>
<p>(註:鄭勝奕攝影)</p>

    1993

    〈Mihuo:土地記事〉獲第16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評審獎

    得獎感言:這幾年,我就在老人的神話傳說中漸漸地啟蒙,我的夢也開始緩緩地成形。例如:回到部落成立一座孩子的圖書館,用族人的口傳編寫一冊冊的童話故事,在老家開設談天居,邀請族人圍爐夜談,固定請老人講述生命史……你問我得獎的事,哦!獎金可以開始實現我的小小的夢,蓋一間部落孩子的圖書館,不是冷氣房的那種,是有花草、有樹林、有泥土的,可以在小孩心中豢養夢想的圖書館。喜歡的話,你就來找我!

     

    (註:鄭勝奕攝影)

  • 得獎感言:
在這一年關於族人「白色恐怖」的田野調查裡,往返中、北部與花東、南部的旅程中,爬梳那些族人最不忍訴說的心靈與歲月時,我知道,這對我是一段啟蒙與成長的歷程。
我一直沒有忘記,當年二十初頭,一心想要護衛族群尊嚴而被捕入獄的族老,四十多年以後的今日,頭上的白髮依然不肯蟄伏而顯現飛揚的意志,族老說:「我們是從Pinsbuogang(泰雅神話起源地,漢譯:賓斯博干,原意為『使石頭破裂』。)來的,祖先就是穿越困難、突破石頭而來到這個世界的。你要記住,我們泰雅是個突破石頭的孩子!」
寫完〈Losin.Wadan〉,我清楚的知道,這只是突破石頭的第一步,學習與追懷祖先的精神,一直是我與這一代的族人努力的目標。

    1994

    〈Losin Wadan:殖民、族群與個人〉獲第17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

    得獎感言: 在這一年關於族人「白色恐怖」的田野調查裡,往返中、北部與花東、南部的旅程中,爬梳那些族人最不忍訴說的心靈與歲月時,我知道,這對我是一段啟蒙與成長的歷程。 我一直沒有忘記,當年二十初頭,一心想要護衛族群尊嚴而被捕入獄的族老,四十多年以後的今日,頭上的白髮依然不肯蟄伏而顯現飛揚的意志,族老說:「我們是從Pinsbuogang(泰雅神話起源地,漢譯:賓斯博干,原意為『使石頭破裂』。)來的,祖先就是穿越困難、突破石頭而來到這個世界的。你要記住,我們泰雅是個突破石頭的孩子!」 寫完〈Losin.Wadan〉,我清楚的知道,這只是突破石頭的第一步,學習與追懷祖先的精神,一直是我與這一代的族人努力的目標。

  • 1994

    回歸部落任教,更名為「瓦歷斯.諾幹」

    返回部落的自由國小任教,推展部落文化工作。因了解到依循泰雅族父子聯名制的命名規則,自己應為瓦歷斯.諾幹,因而再次更名。

  • 1995

    《想念族人》獲第5屆陳秀喜詩獎

  • <p>&nbsp;</p>
<p>(註:鄭勝奕攝影)</p>

    1996

    〈伊能再踏查〉獲第19屆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註:鄭勝奕攝影)

  • 1998

    〈Atayal(爭戰1896~1930)〉獲首屆台灣文學獎現代詩首獎

    4/29-5/2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第一屆台灣文學研討會宣讀論文。

  • <p>得獎感言:</p>
<p>電影中一向有向經典「致敬」的慣例,〈看〉文是向蘇童〈儀式的完成〉一文的致敬,正如我這一年來的散文詩是向蘇紹連致敬是如出一轍的。由此觀之,文學之無國界恐怕在我這個原住民族身分上差可管窺一二,假如以此解讀台灣南北文學犄角之態勢,或許對詰、研究與更多的反省與同情得以慢慢撫平『意識型態』的論爭,我私下以為如是。</p>
<p>因此,當我攜帶著標舉『原住民文學』色彩的作品參加各式文學獎時,它的意義其實已經不在得獎與否,重要的是對諸種意識型態文學霸權的衝擊,因而〈看〉文的獲評審青睞其實是逐步證明了台灣文學多元領域的花圃具備成長的土壤,讓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多了一扇窗戶的角度與視野。我也希望讀者得以在〈看〉文中『看到』一個瀕臨困厄之境的原住民心靈世界,藉著同情與反省,調整我們面對人群的視線。 請問,看到彩虹橋了嗎?</p>
<p>&nbsp;</p>
<p>(註:鄭勝奕攝影)</p>

    1998

    〈看到彩虹橋了嗎?〉獲第12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

    得獎感言:

    電影中一向有向經典「致敬」的慣例,〈看〉文是向蘇童〈儀式的完成〉一文的致敬,正如我這一年來的散文詩是向蘇紹連致敬是如出一轍的。由此觀之,文學之無國界恐怕在我這個原住民族身分上差可管窺一二,假如以此解讀台灣南北文學犄角之態勢,或許對詰、研究與更多的反省與同情得以慢慢撫平『意識型態』的論爭,我私下以為如是。

    因此,當我攜帶著標舉『原住民文學』色彩的作品參加各式文學獎時,它的意義其實已經不在得獎與否,重要的是對諸種意識型態文學霸權的衝擊,因而〈看〉文的獲評審青睞其實是逐步證明了台灣文學多元領域的花圃具備成長的土壤,讓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多了一扇窗戶的角度與視野。我也希望讀者得以在〈看〉文中『看到』一個瀕臨困厄之境的原住民心靈世界,藉著同情與反省,調整我們面對人群的視線。 請問,看到彩虹橋了嗎?

     

    (註:鄭勝奕攝影)

  • 921集集大地震重創部落,擔任「MIHU團隊部落重建協會」召集人,協助災後重建,並創辦《MIHU快訊》,以媒體傳播取得對外聯繫及援助。

    1999

    協助部落災後重建

    921集集大地震重創部落,擔任「MIHU團隊部落重建協會」召集人,協助災後重建,並創辦《MIHU快訊》,以媒體傳播取得對外聯繫及援助。

  • 2002

    發表「戰爭殘酷」系列小說

  • <p>&nbsp;</p>
<p>(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與夏曼.藍波安一同參加台日作家交流活動,於日本京都合影)</p>

    2003

    赴日參加「台日文化交流研討會」

     

    (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與夏曼.藍波安一同參加台日作家交流活動,於日本京都合影)

  • <p>得獎感言〈苦難鍛造的歷程〉: 〈七日讀〉寫美洲原住民處境,也回應我所居住的部落,這是一段苦難鍛造的歷程,歷史如是,本文也如是數度遭到退稿的命運。幸賴評審看到了其中幽微的光芒,讓它從黝暗的檔案裡飛翔,見證了微弱的光芒也能直射人心。</p>
<p>&nbsp;</p>
<p>(註:鄭勝奕攝影)</p>

    2011

    〈七日讀〉獲第33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

    得獎感言〈苦難鍛造的歷程〉: 〈七日讀〉寫美洲原住民處境,也回應我所居住的部落,這是一段苦難鍛造的歷程,歷史如是,本文也如是數度遭到退稿的命運。幸賴評審看到了其中幽微的光芒,讓它從黝暗的檔案裡飛翔,見證了微弱的光芒也能直射人心。

     

    (註:鄭勝奕攝影)

  • <p>&nbsp;</p>
<p>(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出席吳濁流文學獎頒獎典禮)</p>

    2011

    〈小詩學堂〉獲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正獎

     

    (註:照片由瓦歷斯.諾幹提供;出席吳濁流文學獎頒獎典禮)

  • <p>這是台灣首次推派原住民詩人代表出席此<a href="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BD3B450373053909&amp;s=88283F8FD14FF8D8" target="_blank">國際詩歌節</a>(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Poes&iacute;a de Granada)。</p>
<p>&nbsp;</p>
<p>(註:照片由駐尼加拉瓜共和國大使館提供)</p>

    2015

    受邀參加尼加拉瓜第11屆格拉納達國際詩歌節

    這是台灣首次推派原住民詩人代表出席此國際詩歌節(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Poesía de Granada)。

     

    (註:照片由駐尼加拉瓜共和國大使館提供)

  • <p>參與由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與法國南特詩歌之家(La Maison de la po&eacute;sie de Nantes)合作舉辦的<a href="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40575.html" target="_blank">巡迴座談</a>。</p>
<p>&nbsp;</p>
<p>(註:照片由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提供;參與巴黎作者之家於法國國家圖書資訊中心(CNL-Centre national du livre)舉辦的座談會,並由詩集譯者、八月雪出版社負責人Camille Loivier 主持)</p>

    2015

    《山有夢》法譯詩集出版

    參與由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與法國南特詩歌之家(La Maison de la poésie de Nantes)合作舉辦的巡迴座談

     

    (註:照片由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提供;參與巴黎作者之家於法國國家圖書資訊中心(CNL-Centre national du livre)舉辦的座談會,並由詩集譯者、八月雪出版社負責人Camille Loivier 主持)